兵马俑是活人做的吗(兵马俑是“活人”烧制?)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9 08:25:05
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动用人力不止成千上万且均为男丁,当中包括那些已经娶妻生子的。这些人在陵墓中不分昼夜地赶工,好几年都不能回家见见自己的亲人。
思念丈夫的姜氏带足盘缠踏上寻夫之路,好不容易找到正在修建的皇陵却被士兵阻拦。
姜氏一等再等,盘缠用尽也见不到丈夫一面,饥寒交迫之下死在陵墓外面,被其忠贞感动的士兵把姜氏葬在陵墓外面。
得知妻子死讯的丈夫痛哭流涕,但修陵工程一日未完,他都不能离开,更无法到妻子坟前祭拜。
待完工之日,士兵们手持兵刃拦住所有工人,为了保护始皇陵的秘密,这些工人一个都不允许活着离开。
自知在劫难逃的丈夫跪倒在士兵面前,哀求他们将自己制作成活兵马俑,这样他就能一直守护妻子姜氏。
自此,那尊封存着丈夫的陶俑面朝姜氏孤坟方面而立,这就是“活人兵马俑”的传说。
传说不会凭空而生,总有些飞鸿雪泥的痕迹,难道被史书形容为“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的秦始皇,当真用活人烧制成的兵马俑吗?
随葬陶俑,胜似活人
1974年3月29日,连日来的干旱逼得陕西临潼西杨村的几个村民,来到村南的一片沙石滩上打井。
村民们挖到大约14米深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瓦片和陶片。
刚开始,村民们不以为意地随手扔掉,全当是古人留下来的垃圾,可接下来的发现就非同一般了,他们很快又竟发现陶俑残片,拼接起来后的五官清晰可见。
当时的村民不知道这是什么,有人说是庙里的神像,有人说是瘟神,甚至说这是不祥之物,是妖孽作祟,是害得西杨村贫困艰苦的元凶,陶俑残片被砸得粉碎。
一位新华社记者获悉后多次实地调查,认定这不是什么神像更不是妖孽,随后在《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俑》的文章,迅速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
时任副总理批示国家文物局与陜西省委采取保护措施。那时候,所有人都不曾预料到这将会是一个怎样举世震惊的发现。
那些瓦片和陶片并非古人留下的废品,上面都记载着秦朝军事制度和兵器制造。在古代,军事制度和兵器制造都被视为机密,什么样的遗址会出现这些东西?
要么是秦朝重要建筑的遗址,要么就是一位身份等级极高的人物。不过,随着6000个武士俑组成的完整军阵出土,答案呼之欲出。
6000名体高1.82米的武士俑身披铠甲,手执利剑或挟弓挎箭,与车骑有规律地间隔对称排列,400多匹大小与真马相近的陶马,每四匹为一组拖挂一辆战车。
兵马集结的恢弘气势,令人们仿佛看见了昔日秦始皇千里驰骋横扫六国的宏伟壮阔。
这些令人惊叹的陶俑风格朴实,但艺术手法极为细腻,陶马双耳直立前倾,两绺分鬓微微上翘,不仅昂首嘶鸣的模样栩栩如生,其四肢和躯干的肌肉感与真马没什么区别。
比起战马,武士陶俑的逼真程度更令人们感到一丝惊悚。
武士陶俑的发式多样,神态各异,脸型、鬓角、胡须等面部特征都各不相同。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那样,每尊陶俑的脸和表情都没有一个是一样的,号称“千人千面”。
“千人千面”说的可不只是脸。事实上,每尊陶俑的耳朵形状也是完全不同的,耳朵的厚薄、大小和宽窄都独一无二。
根据文献记载和现场清理证实,这些陶俑是秦始皇在世时制作的,如此精细的手工艺品竟是出自2100多年前,当时没有现代的先进工具和科技,又是如何做到活生生的千姿百态的?
最惊奇的是,秦始皇兵马俑出土之前及以后,再没有发现比它们更逼真的人体雕刻。
这支沉睡地底千年的军队,穿越岁月长河重见天日,却仍像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武兵士,稍微靠近便能听见来自两千年前的呼吸。
有人因此怀疑始皇帝用活人泥塑封俑来给自己陪葬,但这些都不过是天方夜谭,谣言早就不攻自破。
重视人口,以俑代人
在1974年的考古发掘过程中,长期埋藏地底的陶俑骤然接触到了氧气,一尊陶俑由于保护措施不到位而发生开裂。
通过对开裂陶俑的仔细检查,没有发现陶俑里有任何人体骨骼和人类DNA存在,而且陶俑都并非实心。
兵马俑只有下半部是实心,上半部的头、躯干和双臂都是空心的,这是为了减轻上半部造成的压力,增加兵马桶的稳定性,也就不会那么容易倒。
那为什么每一尊兵马俑都如此酷似真人呢?
“兵马”是君王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权力象征,“兵马”无论生前死后都要对秦始皇尽忠,拱卫皇陵,威慑六国亡灵,但他不可能用大量活人陪葬来损耗国家有生力量。
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就切身感受到人口不足带来的掣肘,所以他积极发展人口,向四川、广东、福建和北疆地区输送人口,建立郡县制又引入先进农耕技术,以此巩固边防,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力。
往这些地区输送人口,也是为了削弱当地贵族豪强的势力,因为输送的人口当中不乏被发配边疆的罪臣和犯人,秦始皇给这些人保留了“重生”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加官晋爵或免除徭役。
怎样才能加官晋爵或免除徭役呢?
当然是将功折罪。
无论这些罪臣和犯人是自愿亦或下意识地,只要他们想重获新生必然要建立自己的势力,那客观上就是削弱当地贵族豪强势力,并在他们中间形成阻碍。
如此一来,秦始皇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巩固边防的同时,秦始皇还征集大批工人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让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成为大秦帝国的粮仓。
很显然,当时的秦始皇已经意识到民乃国之根本,人口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关键力量,不是牲畜随便能杀的。大量活人殉葬导致的人口锐减,只会对国家百害而无一利。
更何况早在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就已经宣布“止从死”,正式废除秦国实施了300多年的活人殉葬制度,继承秦献公这一做法的秦始皇也是更推崇以俑代人随葬。
得罪儒生,被抹黑千年
正因如此,秦始皇极其注重兵马俑的制作,不是真人但要胜似真人,粗制滥造是绝对不允许的。
秦朝从全国各地召集来大批陶俑工匠来制作兵马俑,由朝廷下辖的机构专门负责材料的选取和配合,此外还要求制作出的兵马俑必须尽可能真实,要像真正的士兵一样。
到目前为止,考古专家们已经在兵马俑身上发现了八十多位工匠的名字,每位工匠还带着至少10个徒弟。也就是说,兵马俑制作团队至少有上千人。
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匠手法各异。在千人精心巧手之下,每一尊兵马俑都带着不同工匠的风格特色,外观制作细致入微,而不是流水作业那样的千篇一律。
也有学者认为,工匠们极有可能是根据挑选出来的精壮士兵的面相制作兵马俑,所以才没有相同的面相表情,再加上秦朝刑罚十分严厉,没有人敢马虎了事,全都力求逼真。
无论是哪种解释,反正都不可能是活人烧制而成,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荒谬的猜想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暴政”。
提起“冷酷无情”、“残暴不仁 ”,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大概就是秦始皇,认为他暴行暴政,以严刑酷法压迫百姓,广征徭役和兵役,为贪功而大兴土木。
自班固的《汉书》开始,绝大多数青史留名的人都不曾为秦始皇说过什么好话。历朝历代都不遗余力地抹黑秦始皇,诅咒、谩骂祖龙似乎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为什么这么说呢?
公元前215年,一群方士听闻秦始皇遍寻长生不老药,便通过扶苏的老师淳于越求见秦始皇,自称儒生并声称自己能为秦始皇寻来长生不老药,令秦始皇十分高兴,对其大行嘉奖。
自觉也有功的淳于越趁机建议始皇废除郡县制,恢复统一之前的六国分封制,这个建议无疑是在挑衅秦始皇的权威,也在挑战大秦帝国的政治底线。
淳于越显然还沉浸在六国时期的思想里,那有多少人像他一样?
为此,秦始皇采纳李斯意见,将不利于统一、思想落后的书籍进行烧毁,消除异质思想,这是统一国家巩固中央集权必然要做的。
不与秦始皇处于同一高度的人对此无法认同,包括那些收了秦始皇赏赐却在背后散布谣言非议他的“儒生”,这些人不仅没有长生不熬药,甚至卷款潜逃,纯粹只是一群招摇撞骗的骗子。
秦始皇龙颜大怒,下令彻查咸阳城内的几百名儒生,将妖言惑众、煽动情绪的“儒生”揪出来严惩不贷,以儆效尤,这便是“焚书坑儒”的故事。
其实只要仔细翻一番那些负面评价始皇的论著,就不难发现“妖魔化”秦始皇的话基本都出自汉初儒生之手。
汉代儒家学者强烈指控以法家思想治国的秦始皇,给他泼脏水,无非是为了争取民心,让初生的西汉政权更合法合理,以此强化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后世朝代亦是如此。
千百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始皇残暴不仁的各种故事,“秦始皇是暴君”的思想钢印刻在不少人脑海中,直到云梦秦简的出土。
云梦秦简记录的秦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依法治国的大秦帝国,秦始皇制定的秦朝律例堪称思想品德教育的典范,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拿活人烧制兵马俑,视人命如草芥的暴君?
云梦秦简的面世,就像1974年那尊开裂的兵马俑一样,让真相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