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泉州峰尾半岛看日出,错过了古城,却邂逅600年前的古烟墩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2 10:44:39    

泉州的泉港区,东濒湄洲湾,最东方靠海处,似一把尖刀深入大海,扼制渔港的门户。

这一处的半岛叫峰尾半岛,又叫烽火岛,这里有一个泉港区唯一的古城,这里还是原生态的峰尾渔镇,与惠安的崇武镇、石狮的祥芝镇、以及晋江的深沪镇,并称闽南四大渔镇。

老靳与尾峰半岛的缘分,纯属偶然。来泉州之前,对于峰尾的名字都不知道,只知道我们出差的目的地是泉港区,其它是一无所知。晚上与同学好友小酌,随便翻看了一下地图,发现居住地距离海边仅仅几公里的车程,搜了一下地图,最东端临海有峰尾码头和圭峰塔,感觉能够看日出,于是决定早上去海边看日出。

这样一个匆忙的决定,结果给我带来惊喜,也留下了遗憾。至今想起来,还在后悔为什么晚上没有仔细看看当地的介绍。

为了不错过日出东海的时分,早上五点就匆匆起床,驱车前往“峰尾码头”。晨曦中的泉港安静中透着神秘,很快我们就到了渔港路,天青色的北方海水拍打着海岸,隐隐能看到对面的海岛,不时看到聚集的三五渔船泊在岸边,在海浪中轻轻摇弋,心情难得的好起来。

由于对当地不熟悉,只能顺着路开,一下子就到了路的尽头,前面是一处不高的山峰,海边有渔民养殖场所,海滩上密密麻麻的桩子,不知道是干啥的,还有个渔民在其中忙碌着。

于是决定沿着海岸徒步,从地图上看,不远处就是半岛最远的角。

山没有路,拨开荆棘好不容易登上山顶,途中当地居民的墓地很多,有点阴森森的。好不容易到达山顶,结果茅草比人高,什么也看不到,从旁边看过去,再向东不远有一个渔船的码头,还有几栋建筑,果断顺着山上有踩踏痕迹的小路下山,结果在山脚下发现一个牌子,上书古烟墩三个大字,下面还有介绍,细细一看,还发现了新大陆。

古烟墩位于峰尾半岛东端,最高海拔为52米,砌石成台,整个墩台面积312平方米,与东南面的圭峰塔遥相呼应,雄视前哨,镇锁海防,扼守渔港门户,成为捍卫湄洲湾南岸的海防要塞。元末明初,为了防范倭寇和反明势力的威胁,明王朝采取一系列加强海防的措施以保障海疆安宁。明洪武18年岁次乙丑(1385年),朱元璋派江夏候周德兴入闽镇守海疆,置巡海营垒,见峰尾属海防重地,故择建墩台,并在烟墩山附近的龙虎礁题镌石刻碑文“镇海-港兴,镇山百业旺”。至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峰尾半岛东北部(烟墩-东垵附近)建筑城池,即旧城,城墙外砌石,内夯土,南北各辟门楼。峰尾古烟墩历经时代变迁形态有所变化,但不论如何,均体现出烟墩在军事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仍然肩负起巩固海防,保国卫疆的神圣使命。

我刚刚翻过的小山竟然就是古烟墩,一不小心原来踏过了600多年前的遗迹。只是岁月沧桑,我这个外来人还以为这就是半岛上的山峰。

山脚下已经能够看到通往渔港码头的小路,数十艘渔船在静静的停泊在海湾,通往码头的小路旁屹立着一形态奇怪的礁石,古烟墩面海一面也有一礁石兀然屹立。

走进通往码头的路口,亦有一块竖立的牌子,上面写着“石狗吠风、石鸡报晓”,亦有小字说明。

言及二者均为圭峰十二景之一,“石狗吠风”礁石形如犬蹲雄峙海岸,是峰尾的天然航标,潮起潮落,望风而吠,为当地百姓祈雨、驱风、镇潮,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诗云:波涛浩渺起天风,石狗谁闻吠海东,仰顾烽烟仍永息,荒城独守对渔翁。

“石鸡报晓”礁石形如昂首与石狗吠风并列屹立海岸,昂首翘尾,引吭报晓,颇有雄鸡一唱天下白之气概,亦是峰尾天然航标……诗云:那道石鸡能报晓,开门看月犹皎皎,城楼鼓转五更初,唤醒世人眠未了。

原来这两尊礁石,竟然还有着如此深远的故事。看图,哪一个是石鸡,哪一个是石狗?

渔港码头的东侧就是半岛最东头,有院墙圈了起来,门口是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的牌子,不过可以进入,这儿是看日出的最佳位置。遗憾的是今天的云太厚,太阳终究没有等来,只看到远处的海岛和海洋牧场,和偶尔在海中忙碌的渔船。

等了半天,我们只看到一缕光芒从云缝中露了一下,然后再无踪迹,带着淡淡的失望,循着原路返回。

等我回到济南,再次了解峰尾,才知道,旁边的渔村里,竟然还有一座峰尾古城,城中的民居,民俗,同样值得一观。所以虽然在最原生态的海岸线走过,邂逅古烟墩遗迹,但却与一座古城失之交臂,有收获,也有遗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