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什么什么统成语(【不伦不类】的意思和成语故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8 09:39:42
不伦不类,汉语成语,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不伦不类这个成语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不过很多同学可能没有听过这个成语的故事吧,和汉字铺一起来认真读一下吧。
基本信息
【中文名】:不伦不类
【拼 音】:bù lún bù lèi
【英 文】:neither this species nor that class
【近义词】:不三不四、非驴非马、非僧非俗
【反义词】:一本正经、正襟危坐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
【成语出处】:《史通》
基本字义
不伦不类有两种解,一是不合道理、法式,二是不像样。后用不伦不类形容事物不成体统。
成语造句
1、瞧他那身穿着打扮,真是不伦不类。
2、簇新的陈设,只是摆得不伦不类。
3、这孩子今天穿得不伦不类的真搞笑。
成语典故
《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旧题为子夏弟子公羊高所撰,是专为解释孔子的《春秋》所作的,后世有许多学者为之注疏训诂,其中所记载的内容亦经常被文人加以引用讨论。在《春秋.昭公十九年》中有「许世子止弑其君实」这样的记载,当时许悼公得了疟疾,喝了太子许止所进的药之后就死了。关于这个「弑」字的解释,各家说法不一,有的人认为进药本是医官的职责,太子亲自进药必别有居心;另一派人则认为疟疾不是绝症,治疟疾的药也不会致人于死,太子所进的药必有问题,所以才说是太子弑父。而《公羊传》解释这段经文时,却认为孔子用「弑」字,是要讥讽太子许止没有尽到孝道,并且举出乐正子春事奉生病父亲的例子做为佐证。
刘知几对此十分不以为然,他认为乐正子春的孝行足为楷模,许悼公死于政治谋杀也是事实,怎么会是因为太子许止没有乐正子春孝顺,就被冠以「弑君」的罪名呢?刘知几认为公羊高是为了彰显同是孔子门人的乐正子春的德行,所以扭曲事实加以解说,例子举得不对,罪名也定得太过牵强,没有达到原本彰显乐正子春孝行的用意,反而变得十分可笑。
后来「不伦不类」这句成语,就从刘知几《史通》中的「编次不伦,比喻非类」演变成,用来形容事物不成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