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曹魏皇帝列表大全(盘点曹魏王朝历史上的8位皇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4 08:54:07    


(魏武帝 曹操)

曹魏的初代皇帝,是魏武帝曹操。

当然了,曹操的这个皇位,是他儿子曹丕追封的。

如果追根溯源,你会发现曹魏的这个族谱,并不是很光彩。

曹操的祖父,叫做曹嵩,是东汉朝廷的宦官。(追封高皇帝

有朋友问了,你这不扯呢么,曹嵩是宦官,那他就没有后代,他没有后代,曹操是哪儿来的?

你问对了,曹嵩虽然生不了儿子,但是他收了一个叫做曹腾的人当做养子,而这个曹腾,就是曹操的父亲。(追封太皇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宦官难道不是人么?

曹操年轻的时候,那做人是相当浪荡的。

不修边幅,肆意而为,大大咧咧,狂放不羁,反正就是那种在人堆里就很特别的人,所以想来他并不会在意自己的身份。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曹操在朝廷里的官儿虽然不大,但是他还是很想要为朝廷效力,所以还时常给皇帝上上折子,希望可以拨乱反正,拯救一下当时乱遭的世道。

不过很可惜,一来曹操他人微言轻,二来汉灵帝汉桓帝也不是那种听人劝的皇帝。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后来挟天子令诸侯,让那些誓死守候东汉国祚的大臣们恨的咬牙切齿的曹贼,当初对朝廷,那也是有感情的。

而且还不是普通的感情,应该是感情很深,因为后来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曹操那也是上过战场,剿过乱贼,替东汉朝廷出过汗,流过血的。

只不过,这种感情随着皇帝对宦官的偏听偏信,以及朝廷不听自己的劝阻非要把董卓给弄到京师来,让董卓来主持大局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之后,曹操终于对汉室的感情消耗殆尽了。

董卓一来,废旧帝立新帝,把汉献帝刘协和大汉江山都玩弄于股掌之下,曹操不干了。

跳梁小丑,纯纯是一帮跳梁小丑,跟着他们浪费自己的时间,一辈子都不可能有出息。

曹操走了,他拉杆子扯大旗,组织起了自己的势力。

那时节天下大乱,各地军阀表面尊奉汉室,管刘协一口一个皇帝的叫着,但其实大家都在裂土分疆,想要趁乱发展自己的事业。

曹操当然也有事业心,但问题是,他不是袁绍那种四世三公,威加海内的人物,他的号召力其实并不怎么样,所以曹操的势力在当时其实不值一哂。

和未来的竞争对手,那个卖草鞋出身的刘备一样,世界多他们一个不多,少他们一个也不少。

后来董卓死了,但汉献帝独木难支,被乱军撵的宛如丧家之犬,那苦日子过的就别提了。

曹操真正的人生转折点,是人人在乱世中谋求自保,而对汉献帝刘协弃如敝履,谁也不待见,谁也不搭理的时候,他第一个站出来去迎奉了汉献帝。

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这么来的。

掌握了皇帝,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就掌握了天下大势。

有了汉献帝,曹操声望大振,很快开始发展了起来。

说句实在话,天下间诸侯虽多,但是真正有含金量的,只有那么几个。

袁术有了点成绩就骄傲,着急称帝,结果引火上身,死了。

陶谦老病,没什么成就,刘表则是个保守派,只懂得固步自封。

吕布勇而无谋,马腾一介武夫,张鲁胸无大志,而至于公孙瓒之流,连袁绍也打不过,那就更不用提了。

曹操谁也瞧不起,看不上,因为他是一个很骄傲的人。

但就算是再骄傲的人,他也必须直面生活上的困境。

有了天子,曹操事业就有了起色,但如果他想要让事业更上一层楼,他就必须击败横亘在他面前的对手袁绍。

袁绍兵强马壮地盘大,曹操人单势孤土地少,所以开战之前没有人看好曹操,就连曹操本人也不好看自己。

但是神奇的是,曹操还是赢了。

袁绍这个人,也算是一代枭雄,名声满天下,声势震乾坤,他每天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不停的埋怨自己公司里的员工,什么田丰辱我,许攸害我,郭图误我,搞的好像他的失败全都是别人的错。

其实,官渡之战的失败谁也不背锅,要怪,只能怪他自己性格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击败袁绍,曹操成了北方的霸主,开始剑指南方,想要一统天下。

荆州的刘备和江东的孙权虽然谈不上瑟瑟发抖,但他们也明白,肯定是不能被曹操逐个击破的,所以啪一下很快啊,直接在曹操南下之际选择了联手抗敌。

在官渡,曹操品尝到了以少胜多的快乐,以前自己觉得无法战胜的敌人袁绍不过尔尔,所以孙刘联军曹操也从来没有放在眼里过。

刘备自起兵这么多年以来,东逃西躲,屡战屡败,这么大岁数了连块地盘也没有,只能租借荆州。

江东子弟就更不用说了,孙坚和孙策的时代已经过去,乳臭未干的小儿孙权又能掀起什么样的风浪呢?

临阵对决,最忌骄傲自大,曹操从来不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但问题是,他这一回所面临的对手不是志大才疏的袁绍,而是高精尖的对手诸葛亮和周瑜。

长江水面写日记,你我是否能看见涟漪。

赤壁之战的连天业火,击碎了曹操一统天下的大梦,他只能黯然的返回了北方。

北方仍然被曹操占据,而孙刘联盟貌合神离,刘备走西川入蜀,三分天下的格局由此形成。

虽然没能实现更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曹操这大半辈子,也算是混的挺不错的了。

汉献帝拜他为魏王,使他位极人臣,入宫不用自己通报姓名,上朝的时候还能在腰间佩戴一把宝剑。

曹操平时的礼仪啊,打扮啊,待遇啊,基本上和汉献帝刘协也差不太多了。

那有读者可能说了,虽然曹操做臣子的尺度有点大,平时又很嚣张,但毕竟人家一没杀皇帝二没废皇帝,不过是架空皇权做了权臣,所以你不能说曹操是个乱臣贼子。

这个说法,很明显他站不住脚。

因为,曹操虽然没有天子之名,但他已经有了天子之实。

对他这样的人来说,像天子那样去生活,远远比得到一个天子的名头更重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也许能体现出曹操在许都度过他生命中最后一刻时内心的不甘,那那么在他临死之前留下的遗书中,却体现出了另外一个曹操。

按理说像曹操这种英雄人物要死了,他临死前肯定是要有一番豪言壮语,是要留下比较惊艳的语录的。

然而,曹操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一段话,不是对子孙的托付,不是对未来的展望,也不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而只不过是嘱托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比如,自己的妻妾要如何安置,自己的房产要怎么分割,自己的遗产又要怎么分配...

在很多历史研究者看来,这样一份小家子气的遗书,实在是有点不太符合曹操本人的形象。

然而,这也正是曹操的魅力所在。

这就是曹操,别人要在死前写一份豪言壮语,我偏偏留下一份家长里短,别人要在临别之际抒一抒情,我偏偏要在这里儿女情长。

怎么样?

你能拿我怎么样?

是的,以前有很多人看错过曹操,曹操无所谓。

但是有可能,你现在也看错了曹操,那也无所谓。

因为,未来你也有可能会看错曹操,那更无所谓。

这个选贤任能,打击豪强,中央集权,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征战天下的人,这个知兵法,工书法,擅诗歌的人,从来就不怕被别人看错。

(魏文帝 曹丕)

曹操的继承人,有四位。

能征善战的曹昂,当年在战场上为了保护曹操,死了。

人小才大的曹冲,命不太好,不过十三岁也死了。

剩下俩,一个曹植,一个曹丕。

曹植这个人,才学是有的,而且相当高,但论综合能力,那肯定和有心计有手段的曹丕是没法儿比的。

所以,曹丕成为了曹操的继承人。

作为一个聪明的儿子,他当然知道父亲迟迟不称帝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皇位留给自己,所以他执政之后立刻就拿掉了汉献帝刘协,结束了汉朝的历史,成为了曹魏的第一代君王,魏文帝。

说实话,汉献帝实在是很可怜。

没当皇帝的时候,宫里有十常侍之乱,当了皇帝之后,宫里有肥头大耳的董卓,董卓没了,李榷郭汜又追着他跑,好不容易盼来了曹操,结果曹操更是一个折磨了他终生的主儿。

汉献帝刘协失去的不仅仅是权力,还有帝王的尊严。

魏文帝曹丕这个人,非常希望自己可以建立更大的功业,至少是要比他父亲还要大的。

曹操统一了北方,那自己登基之后如果只是仅仅守住了北方,那就是吃老本,那就是啃老,那就是没出息。

所以曹丕的志向很简单,消灭吴国和蜀国,让曹魏达成统一。

看得出来,这位仁兄他不是一个享受型人格,因为对一般人来说,当皇帝是一件极好的事情,约等于现在的人到彩票店去买彩票,一下子就中了五百万一样。

设想一下,一个人中了五百万,他要做什么?

他大概是要赶紧去消费一下,买名牌,买汽车,买科技产品,然后大鱼大肉吃起来。

当然,也一定会有一小部分人会对这五百万充满思考,想要以这五百万为资本,研究一下如何赚到一千万。

但是,基本上不会有人想着再去买几张,看一看能不能再中个五百亿。

正如我们的曹丕同志,他当了皇帝之后没有急于享乐,也没有过几天荣华富贵的生活,而是立刻就开始拼了老命的发奋努力,想要完成父亲曹操没有完成的工作。

我们要知道,当年他父亲曹操传位的时候,可是在曹植和曹丕之间犹豫了很久的,曹丕可以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走了这一步。

难道他不累吗?难道他不想享受享受吗?难道他和舒适惬意的生活过不去吗?

其实,不是。

曹丕当然知道选择躺平享受那很快乐,因为三分天下的格局已经确定,自己只要在未来不出现决策上的失误,和蜀国吴国和平发展个三五十年不成问题。

但是,曹丕不愿意这样。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皇帝加起来,约有五百位。

这五百多位皇帝,有多少曾经闪耀于历史舞台,又有多少为人称道,又有多少会被后人记住?

快快乐乐的在许都过他个三五十年当然很好,但问题是,匆匆岁月如落花流水,当时光逝去,自己老死将至之时,自己会被人记住吗?自己又能留下什么?

曹丕并不甘心,他一定要让自己的名字镌刻在历史的星空之下,而只有实现从东汉末年以来,所有人都未曾实现的统一,他才有留名青史的机会。

他争的从来都不是一世之名,而是万世的荣耀。

然而,想要实现理想是一回事儿,能不能实现理想,则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执政七年,曹丕三次讨伐吴国,想要实现自己先灭东吴,再取蜀汉的宏图大愿,然而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

望关兴叹,黯然退败的感觉当然不好,但是面对残酷的事实,纵然是一代帝王,也只能认命。

作为开国君王,曹丕没有雄才,所作所为也谈不上让人惊艳,但他也绝对算不上平庸。

他下过轻徭薄赋的诏书,制定过宽刑省狱的制度,甚至他还有不输父亲曹操和弟弟曹植的文学才华。

只可惜,功业虽由人成,但命运似是天定,上天留给曹丕的时间,还是太短了。

马有千里之程,非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七年皇帝梦,一朝梦醒,万般成空。

(魏明帝 曹叡)

曹丕一死,皇位留给了儿子魏明帝曹叡。

曹叡登基的时候,不过二十三岁,属于是个青少年天子。

老子曹丕不太放心,所以干脆给曹叡留下了四位辅政大臣:曹休,曹真,司马懿,陈群。

辅政大臣这玩意留的好就是帝国F4,是辅佐皇帝的铁杆忠良,可如果留不好,留下些个心思不纯不老实的,那就是乱臣贼子,是对皇权最大的威胁。

曹休和曹真就不用说了,这俩人是曹魏皇室宗亲,属于是铁杆保皇派,而陈群是个比较纯粹的文人,没什么权力,他这个辅政大臣,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曹叡真正忌惮的,是司马懿。

司马懿同志,从曹操的时代就开始为曹家效力,祖父曹操当年就非常重用他,父亲曹丕更是跟他往来密切,现在他当了辅政大臣,曹叡可以说是压力很大。

不过压力大,不代表能力小,曹叡在当领导调理人这方面,那还是很有一套的。

对司马懿,他采取了一套简单而有效的整治措施,那就是,用得到司马懿的时候,就给他高官厚禄,让他出谋划策,派他领兵打仗,用不着司马懿的时候,就把司马懿削官贬职,打发回老家去蹲着。

这个办法看似平平无奇,但其中精髓在于,皇帝既充分的使用了司马懿的才干,又不会长期把权力放在他的手里。

就这样,任凭司马懿才学孤高想法多,蠢蠢欲动要干大事儿,他也只能成为曹叡的廉价劳动力。

我们不得不承认擅长政治手段,玩弄权术有一套的曹叡是一个大权在握,可以把国家完全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帝王,但问题是,一个人如果只能,或者只会玩弄阴谋,那他是成不了什么大事儿的。

年轻的曹叡同志借助司马懿的力量成就了不少大事儿,在军事,政治,文化,法律方面都很有收获,但问题是,他已经失去了他的父辈和祖辈那种艰苦朴素的优良生活作风,执政后期大兴土木,吃喝玩乐一顿造,在情色上还有不少的追求,因此,他所得到的这个谥号“明”,作者还要在这里给他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因为,真正能记录历史的,不是史官们的美谥,而是千千万万的人心。

(邵陵厉公 曹芳)

曹叡病逝之后,皇位留给了养子曹芳。

没办法,曹叡的三个儿子均早夭,只好传给了宗室子弟曹芳。

走之前,曹叡也选拔了两位辅政大臣来辅佐年幼的曹芳,分别是曹氏宗族大将军曹爽,以及我们的老朋友司马懿。

曹叡同志精明了一辈子,临到死,他糊涂了一回。

司马懿同志在曹魏政坛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他早就混成人精了,当年曹操就说过这哥们有鹰视狼顾之像,是个造反的好苗子,你曹叡本人费尽心思才勉强能压制他,你死之前你不把他除掉,你还让他帮忙辅佐曹芳,你这不纯纯是让野狗替你看包子么?

司马懿是个定时炸弹也就算了,另外一位托孤重臣曹爽也不是个好鸟。

这个曹爽,好大喜功,成了辅政大臣之后连年对外征战,耗费民力兵力不说,还很难取得胜利,每次都让人家给打的是灰头土脸。

曹爽对外失利,开始内卷,他仗着自己位高权重,不仅不把曹芳放在眼里,反而整天吃喝玩乐造,基本上就算是彻底摆烂了。

皇帝年幼,宗亲无能,司马懿一看机会来了,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发动了兵变,不仅废杀了曹爽,还趁机架空了皇帝,掌握了曹魏政权的最高权力。

这场兵变,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高平陵之变。

隔壁的诸葛亮被托孤之时,没有像曹真曹休曹爽这样的政敌,即便是有李严的窃弄威权,诸葛亮也轻而易举的就能解决,而司马懿,这个耗死了曹魏三代君王的臣子,一辈子都在下一盘危机四伏,只要走错一步就会万劫不复的险棋。

此刻,司马懿同志终于熬出头了。

司马懿风风光光的当了几年曹魏第一权臣之后也驾鹤西去,这个时候前三国时代的风流人物,说实在的,也死的差不多了。

故人陆续凋零,真是宛如风中落叶啊。

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掌握了大权,很快废黜了曹芳的帝位,拥立了新皇帝曹髦,这个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孙子。

在那个荒唐不美好的魏晋时代,竹林七贤正活跃于历史舞台,他们狂放不羁的性格,技惊四座的才华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但此时的曹魏王朝,却已经走上了日暮穷途。

(高贵乡公 曹髦)

新皇帝曹髦,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人很聪明,有谋略,有担当,做皇帝也没得挑,勤俭,节约,懂事儿,对待臣下宽厚,对待百姓和善,可以说,这的确是一块该干皇帝的料。

但是很可惜,这位皇帝没有摊上好时代。

曹髦登基之后,掌握大权的司马师虽然因为带兵平叛,伤病发作领了盒饭,但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又捧过了接力棒,成为了帝国权臣,还是把曹髦给压的死死的。

曹髦不是吃干饭的,他曾经通过各种手段来瓦解司马氏的势力,但最终都因为人单势孤而失败了。

当年的司马懿不过是想要证明自己从来不是在三国里打酱油的,当年的司马师也不过是一个想要把持权力的权臣,但现在的司马昭同志则不同了,俗话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哥们就和当年的曹丕与汉献帝一样啊,是摆明了要把自己拉下来,当这个新皇帝啊。

曹髦知道,他这个皇帝,再当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了,自己早晚有一天会落得和东汉献帝一样的命运,那么既然如此,还不如放手一搏,求个痛快。

于是,这位少年天子披甲上阵,拔剑登辇,带领了零星几个支持他的人,居然奋起反抗,从宫中冲出,一路拼杀,想要手刃权臣司马昭。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少年天子英气逼人,决心背水一战,他奋力拼杀的模样渐渐模糊,最终也只能是双拳难敌四手,倒在了血泊之中。

曹髦死了。

但他的死,并不代表他的失败。

他虽然没有杀掉司马昭,没有挽救曹魏王朝的命运,但他从来从没有放弃过。

他用他百分百的努力,去换了一个百分之一的可能。

在政治上的压迫和人格上的屈辱中,他没有选择退让,没有选择苟活,而是勇敢的站了出来。

直面危机,直对灾难,直视死亡,并且视死如归。

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序列里,能做到这一点的皇帝,不多。

他和残酷的命运进行了抗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了自己仅有的尊严。

他死的壮烈,死的传奇,死的轰轰烈烈。

宁愿玉碎九重,不愿苟且偷生。

正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而有的人死了,他一直活着。

(魏元帝 曹奂)

曹髦死了,司马昭拥立了曹操的孙子曹奂为新帝。

曹奂,也就是曹魏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末代皇帝都有着非同一般的传奇故事,荒诞浮华如徽宗李煜,凄凉末路如哀宗崇祯,暴虐乱局如胡亥杨广,但我们的曹奂同志,却完全就是个工具人。

他是那种非常非常典型的傀儡皇帝,没有军权,在大臣之中也没有影响力,身后也没有任何愿意效忠他的势力,他完完全全就以一种吉祥物的方式存在着。

最后,司马昭死,其子司马炎废黜了曹奂,这个曹魏末代皇帝的命运,就如同当年被废黜帝位的汉献帝刘协一样,被安排到了一座不知名的小城,平淡而平实的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相关文章